红墙白塔,竹影婆娑
干净的天际线,百年老门扇
传统四合院老砖墙、舒适的步行街道
原汁原味的旧式门楼
……
位于白塔寺历史文化街区的
宫门口东西岔胡同全新亮相
通过保护更新
拆除了违法建设,提升周边业态
白塔古韵更加浓厚
街巷整洁卫生,烟火气重回市井
东西岔胡同
成为了居民拥抱新生活的幸福街区
更成为了市民体验北京厚重历史底蕴的
“网红打卡地”
东西岔胡同保护更新工作于2020年6月4日启动,由什刹海阜景街建设指挥部牵头,新街口街道办事处和北京华融金盈公司成立工作专班,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共拆除违建22处、870余平方米,共更新立面143处,电力架空线入地3800米、电表线箱整理468处、拔除线杆55根,排水系统改造1443米、更新井室25座,道路景观改造提升6552平方米。

老胡同展新颜
每个角落都能“阅读”历史
东西岔胡同的保护更新作为核心区控规落地之后西城区实施的首个历史文化街区胡同更新项目,不仅重现了历史景观,更让历史底蕴得到完整呈现,让文化韵味更加悠长。
在项目立项、设计、施工各个阶段,尊重历史都被放在了最突出的位置,项目专班专门邀请古建专家马炳坚、油饰大师李海先、民间砖雕非遗大师张彦等担任顾问现场指导,同时听取老街坊们对于百年胡同的最直观理解。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采取“去、留、梳、修、补、通”六种方式街区进行“微修缮、微更新”,以保护修缮“小切口”取得保护更新“大成效”。

东岔71、73号主营炸油饼等便民小吃,是东西岔上颇具历史特色的老商铺,工作专班在清理过程中发现这个老商铺北侧山墙为具有一定历史的老墙,于是,在对老商铺进行修缮与提升时,尽量使用从原建筑拆除下来的老砖,清理后按原来的砌筑工艺进行恢复,既加固了商铺的墙体安全,又保持传统胡同老街建筑的本来面貌。
除此以外,工作专班对百年历史的老门扇进行了保留;减量更新、适度改造,根据墙体现状,对西岔119号墙面采用老砖修复;尊重建筑风格,保留东岔9号、东岔35号的西洋门楼设计……种种努力,只为最大程度保留历史痕迹和胡同文化。

宫门口中东岔33号的粱叔叔家几辈人都居住在这里,在这次胡同更新过程中,把他家的门楼做了调整,老门扇进行了抛光,“我家这个门楼和门扇有170多年历史了,你看现在是不是跟新的一样。”
防止项目只是“洗脸”,东西岔胡同保护更新项目在硬件提升基础上,同步实现业态升级。

什刹海指挥部产业提升处处长王顺介绍,东西岔胡同里原有店面61家,蔬果零售、美发、小卖部、粮油店等业态较多,同质化严重,时常占道经营,商铺内部展陈也杂乱无序。如果只做硬件提升,但是业态不做升级调整的话,改造效果会大打折扣。
经过研究,项目组以“古朴精致、市井生活”为目标,采用“区属国企+央企+民企”的多元合作模式,借助中海地产等央企丰富的业态品牌库开展招商,与华融金盈开展市场合作为入驻企业打造优质环境,引入白塔书房等优质民企深度参与地区发展。

最终,东西岔在升级品味羊汤等老品牌餐饮业态的基础上,新引入了以白塔书房为代表的的文化业态、以Cabo咖啡为代表的品质餐饮业态等。新业态在便利了当地居民的同时也在传递着地区的精神、文化和烟火气,让很多其他地区的市民慕名而来,街道将持续加大对业态调整工作推进力度,让居民和游客有更全方位的体验。

针对居民们反映的问题,工作专班专门制定了问题清单,逐一研究破解:
将原有的路灯杆、电力杆等合并为综合信息杆,实现所有电力架空线入地,根治空间视觉污染,提升白塔风貌;
道路坑洼不平?
用四种不同材质对路面进行重新铺设,让居民告别了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积水的苦恼;
将东西岔中心300平方米开放区域改造为小广场,补植绿植,增设公共休闲空间,美化区域环境,打造最佳白塔观赏点……

如今的宫门口东西岔中心小广场不令是观赏白塔的最佳点,还经常可见居民们在锻炼身体、闲话家常,小孩在成群嬉戏玩耍,游客们则在白塔下拍照留念、体验传统小吃,大家的笑脸和白塔一起成为了最美的风景。“改造工程让胡同的历史和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巧妙的‘化学反应’,不仅让胡同更加古香古色,也让我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甭提心里有多高兴了!”东西岔胡同的老住户张先生兴奋地说。
宫门口东西岔胡同历史上为朝天宫山门御道,后居民在朝天宫遗址上修建房屋街巷。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一系列的私搭乱建严重、胡同停车杂乱、业态无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胡同的肌理和风貌,也影响了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要想恢复胡同肌理,拆除违建便是第一道难题。
李大爷家位于整个西岔的咽喉地段,因为家里面积有限,所以在东门临街位置搭建了一间小砖屋和一个铁皮棚子作为厨房和储物间,拆除之后不仅东西无处堆放,家里做饭可能也会成为问题。因此李大爷对拆违显得极为抗拒,刚开始工作人员上门时,李大爷都不让工作人员进门,只是隔着门进行交流,甚至不少时候直接让工作人员吃了“闭门羹”。

“如果这是咱自己家咱有什么解决办法?”陷入僵局之后,新街口街道办事处二级调研员张立向大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通过换位思考,工作人员提出在拆除砖屋违建的基础上,协助李大爷对院内进行清理归置,腾出空间放置物品,同时将铁皮棚子放置到原来南门的位置作为厨房,李大爷一家可以通过东门出入。这样既实现了违建清零,也保障了李大爷家的正常生活需求。

方案一经提出,李大爷的态度就得到了缓和,不久后就痛快同意拆除违建。“要不是确实没地方做饭,我们也不会厚着脸皮占用大家的公共空间”,李大爷说,“施工方还特别贴心地在东门加装了新路灯,本来以为拆违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没想到不仅没有影响还让生活更加便利了,真的特别感动。”
东西岔胡同的保护更新项目
画上了句号
但是东西岔胡同保护发展才刚刚迎来起点
未来
白塔下的百年胡同里
历史文化底蕴愈发厚重
而居民的幸福日子
也将一直书写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