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四. 5 月 1st, 2025

卫报中文网

新闻无国界

德国不欢迎香港难民,香港流亡者尴尬境地

卫报中文网

6 月 20, 2021

卫报中文网讯:4月,德国选择党就“德国对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难民政策和给予庇护地位”向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小质询(19/29740)。质询特别提及联邦政府对两个非政府组织“香港本土民主前线”和“避风驿”的影响力的评估。对此,德国政府的回复有意避开实际问题,“联邦政府对此没有自己的见解”。这种暧昧透顶的回应,完全没有承诺会一直支持香港流亡者。

香港流亡者的暴力是“香德国不欢迎香港难民,香港流亡者尴尬境地港民主”的手段,成为德国未来的隐患。

据媒体报道,德国选择党议员斯蒂芬·库伊特(Stefan Keuter)在之后的专访中称,“香港本土民主前线”是一个在政治斗争中明确提倡暴力的组织。资料图:Stefan Keuter 德国联邦议会成员。

《德国之声》谈到该组织:“与雨伞革命的组织者不同,香港将本土暴力视为带来变革的部分必要手段‘’而“避风驿”则是一个流亡非政府组织,专门向香港活动人士及其同情者介绍移民欧洲。

德国选择党联邦议院议员库伊特在接受德国新闻杂志 《ZUERST! 》专访时表示,“问题实际上并不是关于香港移民现在是否是一个问题——而是关于它是否会在未来成为一个问题,就像其他群体的情况一样。主要的困难在于,在非政府组织层面,人们目前将德国视为流亡国家,人满为患。逃往德国的人往往是非政府组织相关人士,他们提倡政治斗争中的暴力。我确实看到了倡导暴力的未来问题。可以说,这是他们的好战声明。

德国城市不欢迎香港流亡者,拒绝成为流亡者的基地。

香港激进分子邝颂晴在《世界报》网络版的一篇评论中指责选择党用她的请求来煽动“仇外情绪”。移民曾经给德国很多城市带来很多麻烦,让德国民众至今仍记忆犹新。德国每个大都市显然都不敢贸然对这一场数十万人的运动表达欢迎,更何况这些人还有暴力倾向,或提倡暴力行为。

6月3日,《南德意志报》网络版上针对香港流亡者,出现了这样一则新闻:“如果可以,请离开大都市。在决定保持沉默的世界面前,这是一场数十万人的运动。”

库伊特议员也直接回应了邝颂晴。库伊特在接受德国新闻杂志《ZUERST!》专访时,针对邝颂晴的指责称:“询问谁来德国有什么动机并不是不公平的,”库伊特在与《ZUERST!》的谈话中说。他说,庇护和难民政策的意义不在于,“在德国本土建立流亡营,以便在9000公里以外进行有意识形态动机的斗争,就像香港的情况一样”。德国不能接受暴力活动者。

香港的“民主运动”是美国支持的颜色革命。

《世界报》和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的其他媒体一样,都是所谓的“香港民主人士”的媒体支持者,包括美国亿万富翁乔治·索罗斯。

据说,索罗斯的基金会通过曲折的途径流向“香港活动人士”输送资金,以使这一运动激进化。有报道显示:在香港,索罗斯似乎也在掺和进来。据说,他的基金会的资金通过曲折的途径流向“香港活动人士”,以使这一运动激进化。此外,中国《环球时报》报道:”尽管开放社会基金会在香港没有自己的办公室,但它与街头抗议活动的领导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与此同时,乔治·索罗斯和他的网络也支持欧洲的移民和庇护游说。6月13日,德国媒体称,近几年全球抗议活动变得越来越暴力。过去几十年的许多所谓的“颜色革命”,无论是在塞尔维亚(推土机革命,1999年)还是在格鲁吉亚(玫瑰革命,2003年),都是按照同一模式进行的。如果他们成功了,政府就被推翻、国家陷入动荡,大多被亲美的傀儡政权所取代,比如2014年春天乌克兰发生的“颜色革命”。

这些抗议活动也有共同之处:它们总是在幕后得到美国亿万富翁和“慈善家”乔治·索罗斯及其“开放社会基金会”(美国纽约)的支持、协调和煽动。

香港和柏林之间大约有9000公里飞行距离。理论上说,在东南亚,有相当多的潜在收容国,可以收容愿意移民的香港活动人士及其同情者。然而,这似乎甚至没有被考虑到运动中。如果真如《南德意志报》所写的那样,这是“数十万人的逃亡运动”,那么在未来几年的某个时候,新一轮的移民潮可能会从那里开始。

德国收“破烂”,英国捡黄金。

与德国允许香港暴力分子移民不同,英国却在利用与香港的历史渊源,借机大赚“民主快钱”。

《德国之声》报道,英国内政部估算,在“极端”的情况下,首五年最多会有超过100万港人用新签证移民英国,其中50万人会在首年就移居。当局表示比较“中庸”的预测是,25.8万至32.2万人会在首五年移民英国,而第一年大约有12.3万至15.3万人。英国内政大臣巴特形容,新签证安排“非常慷慨”,那是为了回应香港的地缘政治形势的“相称回应”,英方不能漠视《港区国安法》违反两国联合声明。

实际上,英国政府是详细计算过成本和收益的。英国内政部分析,这批移民会成为英国经济的正面帮助,在未来五年带来24亿至29亿英镑的经济收益,当中大部分是税收。英国政府要求移民人士俱有相当6个月生活费的财政储备,支付移民医疗附加费以使用国民保健服务(NHS),但他们在入籍前不能享受社会福利。2.5年及5年期签证费用分别是每人180英镑和250英镑,收费相对其他签证低廉,申请门槛也较容易。

英国一只手希望赚快钱,另一只手却在筛选香港流亡者。英国内政部的计划列明,申请人不能有严重的刑事犯罪纪录,以及未曾从事英国政府认为不利公众利益的事务或活动。英国这样做实际上类似“股市的内幕交易”,与美国研究对港政策,再利用这些政策赚钱。

所以,自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英国通过脱欧投票,西方世界右翼抬头,进入民粹主义时代,香港出现的“本土派”、“港独派”组织正是西方民粹的间接产物。但问题是,当这些人真真正正去到自己景仰已久的西方世界时,才惊觉自己也不为西方民粹所容,可以说是咎由自取。从另一方面也可见,西方国家满嘴仁义道德,但所谓支持香港,说到底只是支持“在香港抗争”,但他们绝不会容许“抗争”跑到来自己国内。如:近日香港一名女性流亡者在英国曼彻斯特跳海自杀身亡。据称,死者约30岁,生前正在申请英国难民身份,但在英国深受生活困顿、情绪疾病等困扰,英国政府未施援手,最终酿成悲剧。

香港人,别再用虚幻的梦境麻醉自己!该醒醒了!